辅导员头部
Baidu
map

以“五个融合”提升高校就业育人实效

作者:张毅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2021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多种形式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具体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口,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的关键指标,是衡量大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和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关键内容,对于发挥高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至关重要,就业育人成效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基于“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基于精准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建立“精细化分析、精准化供给、精确化评价”的网络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国家需要和行业需求,探索构建“五个融合”的就业育人体系,主动探求就业育人规律,积极拓展就业育人渠道,全力提升就业育人实效。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就业育人相融合,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当代大学生勇担时代重任的使命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使爱党爱国情怀融入血脉,努力成为“用红又专”的时代新人。通过提高《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的教学实效,发挥就业相关课程的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通过辅导员日常工作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红色主题团学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工作业绩和优异表现回报社会、奉献国家。通过发挥就业育人的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大学生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以广博的视野和长远的目标看待个人职业发展,使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个人发展“小我”融入国家发展“大我”,到国家改革建设发展最需要的地区建功立业,到最紧缺的领域就业创业,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家需求,到西部就业,从基层起步,到军队历练,在不断磨砺中成就多彩人生。

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就业育人相融合,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教育引导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养分,使大学生增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在“学史崇德”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在教育洗礼中不断淬炼思想,磨炼意志,锤炼品格,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增强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的道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面向职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有契约精神和拼搏进取的态度,在职场或创业过程中充分发光发热,逐步成长为“有德有为、有为有位”的栋梁之才。

坚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就业育人相融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发挥就业育人的时效性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准确看待当前所处新发展阶段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就业机遇,客观看待各领域、各行业、各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大学毕业生能力素养存在的差距,正确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客观规律,使其在客观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认知、市场认知、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准确分析就业前景,合理设置就业预期,能够正确把握住随时到来的就业机会。通过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就业育人,使大学生从大一入学之初就关注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增强积极的就业创业意识,稳扎稳打做好生涯规划,客观理性确立目标任务,脚踏实地逐项稳步实施。通过开展“优秀校友回校园”“行业专家进校园”等活动,发挥朋辈引领的示范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以工作实践提升专业能力,以工作历练增强辨别能力,“先就业、再择业”。通过组织“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乡村,了解社情民情,开展调查研究,开拓视野眼界,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育人相融合,提高择业心理素养

大学生入职后,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由于就业创业预期落差、工作压力较大带来的心理焦虑等情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成功走入职场非常必要。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以及“5·25心理健康日”等活动,对大学生开展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向上向善的学习生活态度。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特殊困难的大学生群体,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失意,增强面对压力、面对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纠正盲目攀比心理,培育塑造健全人格。通过课题授课、开展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全面、系统向全体大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关注心理健康提升至关注身体健康同样的高度,强化求职技巧指导和择业心理辅导,有效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教育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补短板、强弱项,使弱势变强,强势更强,以坚忍不拔的心理状态,脚踏实地,向上攀登。

坚持把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和就业育人相融合,拓展育人广度深度

通过全员动员促就业,把就业育人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政课程”的关键环节,立足课程特点,结合专业背景,挖掘职业道德、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等“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打造就业指导示范“金课”,作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拓展补充,营造任课教师在课堂讲就业、辅导员在班会讲就业的“人人就业育人”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协同、网上网下结合的全程教育促就业,把就业育人贯穿各年级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业进程精准教育,大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二年级进行职业发展指导,大三年级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大四年级进行择业技巧指导,营造入学教育讲专业、在校学习讲行业、毕业教育讲职业的“时时就业育人”氛围。通过全方位教育促就业,把就业育人协同贯通至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网络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之中,营造教书育人讲就业、管理育人讲就业、服务育人讲就业的“处处就业育人”氛围。


收藏 投诉
坚持系统观念,基于精准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建立网络育人模式,探索构建“五个融合”的就业育人体系,提升高校就业育人实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