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Baidu
map

“五育融合”模式下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究与实践

作者:徐鑫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摘要:在贯彻和实践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五育融合”成为新时期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模式和抓手。在“五育融合”模式下的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班集体理念认识不到位、缺少有效载体、缺乏评价体系等等,对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基于‘五育融合’的高校班集体生态环境构建策略及评价体系的初步框架。高校班集体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厘清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初心,完善高校班集体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不同维度和模式的高校班集体。以期将“五育融合”模式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目标。

关键词:五育融合,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

一、如何建设高质量“五育融合”的班集体

(一)德育融合,高校班集体要有热度

德育教育贯穿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应始终把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立志建设伟大祖国作为第一要务。在思想层面,提升班级成员的文明素养和基本素质至关重要,班级成员应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实际层面,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例如:某高校通过定期举办主题班会,结合时事热点,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二)智育融合,高校班集体要有深度

学生们进入高校来学习,主要任务之一是顺利完成学业,智育教育要求班集体的全体成员要认真完成各类课程,获得各项专业技能。高校班集体通过学业监督和预警等方式,对班集体成员展开学业定向的跟踪,能够有效杜绝学生的学业倦怠和荒废,利用在线学习社区和翻转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班集体在班级成员智育提升方面,要从学业导向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选取正确的学习方法,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以期顺利完成学业。

(三)体育融合,高校班集体要有硬度

高校班集体在组织体育运动和活动时本身的作用,一是使得同学们强健体魄增强身体素质,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二是能够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健全学生人格,增强班级凝聚力。简单来说,高校班集体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发现班级成员之间沟通和合作是否存在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交流和合作。例如:组织班级参加校园马拉松,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通过团队接力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美育融合,高校班集体要有宽度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对于人们的感情主要是陶冶作用,情感性占据主导。高校班集体在平时的建设过程中,需重点注意陶冶学生的情操广度和宽度,舒展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够使得学生渐渐和当前的教育教学产生共鸣,使得班集体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同身受的接受所学知识和内容,使得学生内心世界充满幸福。例如:引入艺术欣赏课,邀请艺术家进校园,同时鼓励学生创作,举办班级艺术展览,拓宽审美视野。

(五)劳育融合,高校班集体要有广度

劳动教育的本质不简简单单的是要求学生从事体力相关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从劳动中,让学生知道任何成绩和成果都是干出来的,也深刻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定律。劳育融合要求高校班级体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劳动教育项目。在引导大学生开展劳逸结合同时身体力行的劳动项目的过程中,班集体可以开展结合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例如: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解劳动的价值。

二、“五育融合”模式下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班集体建设中对“五育融合”模式理念认识不到位

长久以来,教育体系中存在一种倾向,即过分强调智育,而相对忽视其他几个维度的培养。这种思维定势导致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未能充分认识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五育”是各自独立的板块,未能理解其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内在逻辑。尽管“五育融合”的理念在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中被广泛倡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使得这一先进理念难以在班集体建设中得到准确理解和落实。理论上的高屋建瓴与实践中的茫然无措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高校班集体建设中对“五育融合”模式缺少有效载体

高校班集体更多注重的是学风、班风、舍风等文化方面的建设,从班级出勤、宿舍卫生、学业预警等方面进行数量和质量的统计,属于以量变影响质变的过程。而“五育融合”强调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把“五育”模式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去,将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放在首位,规范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领域和参数。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各种制定的规范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以何种形式和载体形成抓手进行改进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班集体建设中对“五育融合”模式缺乏评价体系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面临最大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量化,高校班集体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在量化考核班集体人员基本数据方面基本可以应付,但对于“五育融合”这一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方面考核起来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干扰因素多,面临的环境复杂。评价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升教学育人的效果,但是“五育融合”评价体系除了要将五种教育逻辑融合在一起之外,还要受到班集体成员个人差异和专业特性等方面的影响,很难形成合力。

三、“五育融合”模式下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改进途径

(一)结合“五育融合”本质内涵,坚持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初心

高校班集体作为大学生开展集体教育和活动的主要载体,要担负起凝聚班级同学,发挥班级作用的重要责任。高校班集体建设不一定时时刻刻要求班级学生要把“五育”的五个方面都要做到,而是通过开展“五育融合”活动,将松散的班级凝聚,变被动为主动。在管理上依托横向和纵向的班集体建设,体现在教育过程融合育人的整体功能,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结合“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完善高校班集体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简单可行的评价标准是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既要让学生能做得来,又要体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笔者认为应把高校班集体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充分深化“五育”的生态功能,大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适应性,打破传统单一的服从式班级管理模式。其次,在育人的关联性、整体性、均衡性和平等性等方面进行有效融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育人效果的有机结合。设计一套包含学生自我评估、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系统,确保“五育”各方面的综合考量。

(三)结合“五育融合”实现路径,打造不同层次和维度的高校班集体

将高校班集体建设与“课程思政”和“学科美育”有机融合,在思想维度上,将社科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进“五育融合”模式下的高校班集体,侧重让班集体同学有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行动维度上,召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展技能多样的劳动体验,帮助高校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高校班集体建设要把握“五育融合”的本质内涵,用思想认知和实际行动改善班集体建设,通过评价体系建设和育人功能融合,更好的把“五育融合”实践和渗透进入班集体建设中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华,刘登辉.“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 2020(05):85 -91

[2] 冯铁山,池夏冰.“五育融合”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2,5(04) :61-71

[3]李建媛.“五育融合”背景下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1) :169-171

[4]康溪顺. 基于五育融合的“三为”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5(04) :8-12


收藏 投诉
高校班集体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厘清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初心,完善高校班集体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不同维度和模式的高校班集体。以期将“五育融合”模式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目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