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Baidu
map

内蒙古师范大学 沈晓倩

2022-04-10

十七载坚守无悔奉献,为国育才不忘初心

沈晓倩,女,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GCDF北森职业生涯规划师,助理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思政名师工作室“晓倩工作室”主持人。2004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工作与就业办公室主任,学院本科与研究生辅导员、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院志愿者服务队指导教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曾获得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自治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多次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指导的公益项目获得“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赛”省赛金奖。

一、工作思路与育人实效

17年扎根基层,她不忘初心,从未离开辅导员岗位,用默默陪伴绚烂了数届学生的青春。17年潜心育人,她信念坚定、把关心关爱全部奉献给学生,从生涯规划到就业指导、从学风建设到创新创业,一路引导助力5100余名学生圆梦青春。17年思想引领,她牢记使命,自觉地把“四有教师”的要求融入到育人工作中,用理想引导学生、用道德影响学生、用学识鞭策学生。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唱响育人主旋律、点亮青春正能量。

艺术专业毕业的她,尝试把美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17年不断创新,不断实践。用美塑造学生人格、用美培养优良品德、用美描绘人生蓝图、用美建设祖国未来。

(一)坚持理想信念,做学生指路明灯

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辅导员处于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最前沿,必须敢于亮剑,直面问题,为学生点亮指路明灯,她正是辅导员队伍中那明亮的“灯火”。

她抓住网络思政主阵地,创建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累计发表各类新闻文章千余条,从学风建设到大咖讲座,从主题活动到时事热点,公众号成为了她理论宣传和价值引领的有力平台。

以情感人,抗疫教育有温度。疫情期间,她组织线上疫情倡议宣传活动、疫情捐款活动、在线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在线疫情知识问答、抖音短视频征集活动;组织开展线上“青春力量 战疫有我”系列主题画展,70余名学生通过绘画作品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召开在线主题班会、共同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节课主题防控思政大课”等。她自己主动到社区报名担任了志愿者,在她的带动下,累计100余名学生主动到社区做起了志愿服务。此外她还参与到内蒙古地区多名辅导员联合录制的抗疫微视频录制当中,为疫情前线的工作人员加油打气。

画中传情,党史教育有新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她开设“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板块,连续推出革命题材美术作品导赏60余期,在艺术经典中重温党史故事,将艺术与党史教育融合,引导学生真学真信。

认真学习,高校巡讲有底气。她是“自治区高校优秀辅导员巡讲团”的成员。面向全区数千名高校学生开展主题宣讲。她认真地研读十九大精神,用接地气的语言向学生们解读十九大报告;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分享“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

用心探索,思政教育有特色。作为艺术专业辅导员,她一直在探索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思政工作方法,她不断探索“思政+专业”的教育模式,在重要节点组织举办各类主题画展与活动。4月莺飞草长,她带领学生手扎、手绘纸鸢,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5月她带领学生把教室里的黑板涂满斑斓的色彩,让青春风采飘荡在校园。7月,她又带领学生们为“党的生日”送上祝福,举办“庆七一”主题画展。10月国庆,她和学生们又用一幅幅作品为祖国送上“生日祝福”……她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用颜色描绘祖国山河,用画笔传承传统文化。

筑梦红旅,志愿服务进乡村。她担任志愿者服务队指导教师,先后与学生一同走进和林县第二小学等支教基地,7年来共有志愿者1200余人参与。2019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和林格尔黑老夭乡中心小学,2020年他们又走进包头市石拐区青山村,2021年他们带着画笔来到呼和浩特清水河县集宁抗战纪念馆,用画笔助力乡村建设,书写革命精神。他们走进石拐区苏蒙小学和社区,用画笔描绘校园文化,累计完成创作5000余平方米。经过对大青山村的涂鸦改造,打造网红打卡地,仅今年二季度就接待游客数量18000人,村民创收共计165000元,青山村也被认定为“首批自治区旅游重点村”。既发挥了美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又激发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之情,与学生一同把成长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二)有高尚情操、力争做道德楷模

身正为范,为贫困学生铺设助学之路。“师者,人之模范也。”合格的辅导员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叶圣陶先生对教育工作者的谆谆教导,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17年来她负责的各项奖助学金、评奖评优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多年来已参与评定了500多万元的各类国家与社会奖助学金,惠及2000多位家庭贫困学生。她认真做好感恩教育,每次在评定各种奖助学金时都要说明资金的来源,传播爱心故事,并鼓励号召广大同学懂得感恩,鼓励所有同学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回报社会。她带头为重病同学捐款,以实际行动带起爱心传递。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树立诚信意识。

润物无声,为奉献诠释爱党爱国。她利用中午、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自发为学生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与学生干部谈责任、讲担当;与学生党员谈使命、讲爱国;与毕业生谈奉献、讲创新;与女生讲自尊、自爱;与新生谈和谐、讲诚信;与团队谈团结、讲荣誉。把“我”变成“我们”,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和带动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先后有6名学生志愿到边疆地区绽放青春光彩。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赛场上,她的学生更是和她携手参赛,在辅导员的岗位上不断传承。

(三)有仁爱之心、体现和谐育人

孔子曰,仁者,爱人也。仁爱之心,既是对辅导员的要求,也是对辅导员的挑战,要想有仁爱之心,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学生当亲人,努力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一家人。

用爱己之心爱人,真情陪伴学生成长。她一直坚持“真心真情真意付出”,积极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支持和帮助在心理、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她为遭遇车祸入院治疗的学生申请临时贫困补助;她与打架处分后自暴自弃的学生促膝长谈,鼓励他重树信心;她为身有残疾的学生争取了实习机会并顺利就业;她陪情感受挫的学生一同漫步校园,碰到生病或意外受伤的同学,她都会赶往现场,探望陪护,确保受伤或生病的学生无后顾之忧。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她匆匆赶往宿舍和医院,24小时开机是她对学生的承诺更是对辅导员的坚守。17年手机都没有关机的她,连寒暑假也保持着全天开机的习惯。工作以来,她成功化解和解决有自杀倾向、深陷传销、学业预警、心理抑郁、旷课失踪等典型维稳案例20余起。

关注个体,成长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她始终坚持与学生定期交流,关注心理变化。单亲家庭学生小黄坚持退学,可是父亲坚决不同意。坚持退学的小黄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便开始逃学、无故离校。她从学业、生活各方面关心学生。家长的山东方言很是浓重,为了更好的交流,她找到学院山东籍教师,一次次主动电话沟通,做家长和孩子的工作。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只要家长打来电话,她都认真接待。最终她做好了双方的调解工作。

小金是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朴实学生,家庭较为贫困。作为辅导员的她关注到了这个南方小伙,帮助小金寻找实践与勤工助学的机会。小金也积极担任学生干部锻炼各项能力,如今这个小伙子是内蒙古湖北商会的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中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呼和浩特市年度经济人物、并作为经济人物走入人民大会堂。

(四)有扎实学识、用专业知识做好育人工作

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

用心指导,创新创业工作屡创佳绩。她担任《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教师,为了更好的规划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就业,她多次参加生涯规划师培训,取得了北森GCDF、BCF生涯规划师资质,被师范大学聘任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她指导学生成立了“图巴工坊”与“九宫格动画工作室”。辅导学生参加比赛,2016年“定制民族未来”项目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三创杯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2018年“图巴工坊”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2016年“九宫格动画工作室”的动漫创意宣传,获得自治区“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1年,项目“强墙联绘”参加“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内蒙古赛区金奖,她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用情关爱,心理辅导工作站发挥功效。作为学院心理工作站站长同时也是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为了更好的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用专业的知识服务学生,她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年轻的学子在成长中路遇迷茫,当他们需要倾听与关爱,她的心理咨询室就变成了安全的港湾。正是凭借大量的谈心谈话积累,2017年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全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和“第七届全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得了谈心谈话一等奖。

如今她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绘画曼陀罗对于心理健康疗愈的实践研究,把美育的影响渗透到心理健康中。

用力推动,就业工作保持稳定。她所负责的就业工作,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为了做好就业服务,她主动走访用人单位,了解用人需求,举办适合专业特点小而美的招聘会。

依托学院开放日这一平台,预约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制定生涯规划、一生一策解决就业困惑。疫情期间,她充分利用网络,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与毕业生建立一对一联系做到信息对称,通过毕业生就业服务调查问卷精准帮扶学生就业,主动开展毕业生基层就业说明会,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用智钻研,研究生教育引导有创新。她担任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独立、分散特点,多次召开座谈会,走访宿舍、深入工作室。她加强学风建设,经过多次调研,配合学院修订了研究生科研考核细则,奖学金评选附则。她所带的研究生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画展,130多人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地方美协各类奖项200余项。她把研究生的专业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成立了一只素质强、业务精的画展义务讲解员队伍。在学院各类画展中担任讲解任务,自2017年以来,共解说200余场次,接待各类访客近两万人。她所负责的研究生党支部也获评了“优秀党支部”这一光荣称号。

三、经验总结

17年的辅导员生涯,她没有因此产生职业倦怠,反而越发认识到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辅导员之路。越是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越发现平凡的辅导员从事的是“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一刻也不敢松懈,也有了更多的总结与思考。

(一)用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指导学生

辅导员工作常做常新,就需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于充分汲取以往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宝贵经验,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给学生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辅导员就是要以创新理念拓展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打造品牌、打造“网红”,把思想理论的“纸上谈”转变为日常管理的“实践行”。她把班会搬到操场,把学习带出课堂。

(二)树立“长情陪伴、不离不弃”的育人理念

辅导员也是一份以真心换取真心的职业,其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陪伴学生成长。不管是主题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无论是奖助评定,还是就业指导,都倾注着辅导员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辅导员要始终怀有“大爱”,将思想引领融入到暖心的长情陪伴当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化陪伴为点滴感染人心的力量,搭建直通学生心理的桥梁,做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追梦人,为师亦为友,才能真正做到靠人格去感染学生、传递理想信仰。

十七年前,选择这个岗位,义无反顾。枯燥,琐碎,无休,那是校园里最忙碌的代名词。每一次学生遇到大小情况,她总说“别紧张,有老师在”,轻声的安抚,稳住慌张的心灵。一次次化险为夷,学生喜乐,她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

(三)做接地气的“互联网+型”辅导员

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QQ群、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建立了“5+2”“白加黑”24小时的全天候工作体系,成为学生们随时随地能@到的“沈老师”。

她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她是一面旗帜,飘扬在学生的心里。网络思政,创新思维,与“网一代”的00后对接,不断思考,不断摸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如今的她继续走在辅导员的路上,为了成为更好的“德育导师”、“梦想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而不懈努力。

十七载春秋风华,白与夜丹心铸剑,她的心血和才情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年轻的学子。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坚守在这普通而神圣的的辅导员岗位上,青骥奋蹄,无怨无悔。

近三年获奖情况

2017年   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

2017年   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单项奖。

2017年   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爱岗敬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7年   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7年   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 二等奖。

2018年   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9年    获得教育部第十一届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2019年    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案例分析与主题演讲两个单项奖。

2020年    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全区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案例分析与理论宣讲、谈心谈话三个单项奖。

2020年    获得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



收藏 投诉
十七载坚守无悔奉献,为国育才不忘初心 沈晓倩,女,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GCDF北森职业生涯规划师,助理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思政名师工作室“晓倩工作室”主持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