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Baidu
map

浙江工业大学 陈央

2022-04-10

18年以育人为责任与使命,用真理之“红”磨亮青春底色

一、个人简介

陈央,女,汉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连续18年默默奉献在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第一线,现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二、主要事迹

她是学生最可亲的“央姐”,用真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她是家长最可信的“陈老师”,用暖心架起家校联动的桥梁;她是同事最可靠的“拼命三姐”,用赤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

她就是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央。

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环境中,持续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陈央的回答是:“我们要用学生喜欢和接受的对话方式,既精于‘授业’‘解惑’,更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陈央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人才培养各环节,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立德树人新格局,汇聚多方合力,创设良好育人环境,把“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落到实处、细处,落到课堂、宿舍和学生的心里。

她善于发挥专业特长,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学院专业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助力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主持艺术三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系列原创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为工科为主地方高校建设内涵丰沛、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文+,创新思政教育的打开方式

陈央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时代精神”作为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党建育人载体。她擅长运用鲜活的人文教育载体和艺术表现手段,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讲生动,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她主持的“校园戏剧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浙工工业大学第五届学生工作创新奖;她指导的梦工场话剧社入选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她负责的“浙里有戏”戏剧育人工作室入选学校2021年辅导员特色工作室。

陈央执导的红色舞台剧党课《无悔的抉择》以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党员杨济源伸张正义、英勇牺牲的事迹为蓝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该剧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舞台表演艺术相结合,探索了情景剧形式的思政教育创新样式,演出后广受欢迎,2018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2020年她又领衔推出红色原创大型话剧《潮升》。该剧以浙江工业大学杰出校友林东及其LHD团队的创业故事为原型,贯穿浙工大“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三创精神主线,教育青年大学生做“三创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一场因疫情对着空剧场的演出,感动了线上观众逾20万人。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以更新颖、更具时代性的方式走进青年群体,她和学生们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谋良策,打造了全国首个“画作+”模式讲述百年党史的青年团队,在2021年浙江省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公益组中斩获银奖。她全程和学生团队在一起,共同探寻35个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原创剧本、诗作71部,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唤醒青年学子的“红色基因”,线上线下受众超300余万人。从策划、排演到文稿修改、凝练总结,她始终全程参与、亲力亲为。

文化如水,浸润心田;文化如根,凝魂聚气。如何通过文化的浸润、感染和熏陶,以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助力学生成长?在一次次的文化活动中,陈央逐渐摸索出一种思政教育新模式。

2019年浙江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仪式启动,这项由浙江工业大学承办的活动覆盖了全省109所高校的大学生。时间紧、任务重,陈央承担启动仪式的总导演和执行工作。为了使2小时晚会有最佳呈现效果,她自我加压,高标准、严要求,35个日夜连续奔波于杭州和嘉兴之间,执笔修改仪式方案50余稿,统筹1000余名演职人员,期间更有48小时的不眠不休守护夜晚舞台、把控全场流程。最后凭借其统筹协调能力将活动现场打造成一堂“百千万”的思政课,即百所高校、千名现场观众、万众瞩目的全国最大思政课堂,教育部高教司吴爱华副司长深情地评价“没有一处能够修改,很专业,很精彩”。

这样拼命的事,陈央做过不止一次。很多同事都记得2010年5月,陈央怀孕9个月了,但作为总导演的她还坚持在学校操场执导“夏季风”大型露天演唱会。由于连续在烈日下高强度工作了12小时,第二天凌晨,她大出血导致胎盘剥离子宫,孩子早产一个月。当时她的主治医师说,如果那天她不是及时被送到浙江省妇保医院救治,她和孩子都会有生命危险。此后说起陈央,同事们都说,就是那个“拼命三姐”啊。2016年3月,陈央在一次出差途中,身体不适,呕吐不止。回到杭州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极度疲劳导致的轻度肝硬化,化验单显示陈央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分别超过了400和300(正常值在40以内),医生建议她马上住院,但是陈央想到刚刚开学,有很多工作必须她自己完成,于是拿着医院配的很多药,又回到了办公室。同事看她脸色实在太差,不止一次劝她休息几天,她都婉言谢绝同事的建议。

从2003到2021年,陈央共导演了上百场大型校园舞台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达数百万。由她所执导的2019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开、闭幕式,充分展示了青年人敢闯会创,乘风破浪、开拓进取的精神,教育部高教司专门发来感谢信并点名表扬。她还执导了浙江省第十五届挑战杯闭幕式暨颁奖典礼、浙江省第十二届职业规划大赛颁奖典礼、第二届“献给祖国的声音”西湖诗会、第四届“献给党的声音”西湖诗会、浙江工业大学55周年校庆、60周年校庆晚会、浙江工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人民网视频直播·打卡我的大学、光明网、腾讯网校园开放日直播、“云返校”视频直播等,从朗诵到舞蹈,从红色话剧到文艺献礼,数不清的文案修改,数不清的排练厅夜晚,数不尽的学生朋友,都成为她最难忘最珍贵的思政教师生涯记忆。

如何更好地传播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这是陈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以“三大节、三大杯、三大讲坛、三大典礼”为抓手,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优势,全方位立体化搭建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随着不断总结经验,人文学院学生工作逐渐自成特色。

她巧借网络宣教功能,构建新媒体矩阵,形成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日新人文”微信公众平台连续六年获学校“葵园基金”,并获学校新媒体学生工作示范项目。

 课程+,践行三全育人的有力行动

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借好势,定位好学生线的育人职责,汇聚起更为广泛的育人合力?陈央积极探索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和落实本科生导师制、教师课外育人工作;建立全体教师联系学生寝室制度;打造“教授导师团”+“六个一”特色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教学相长的育人体系下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细化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建设方案,协助学院、学科聘用20余位资深专业人士为业界导师,助力学生成为学识和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建设“一屋、一册、两会”系列书香工程,即“书香人文”党团书屋、“郁文图书册”、“郁文书会”和“郁文研读会”,开展专题读书研讨会近百余次,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精神与情感交流。

近年来陈央重点打造的“新时代·新青年”主题系列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辐射学院内外千名学子。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一全球性事件,陈央鼓励学生坚持当好“解读者”和“串讲人”,用好用活疫情防控这本鲜活教材,结合时政,创新载体,推出主题“云”系列活动,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用镜头与创意记录时代影像,开展专业特色实践活动,共同挖掘战“疫”过程中的育人元素,将抗击疫情的斗争精神融入专业课堂,培育向上向善的新时代青年。师生作品《战疫•声音的力量》成为课程思政育人的典型示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该作品获得2020年教育部“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音频类唯一的一等奖,被光明网、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

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扎实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她相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18年中,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她自己也在努力成长,她主持参与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近两年来发表A类期刊论文1篇、B类期刊论文2篇,她主讲的《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创新基础与实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广受学生好评。

她还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融入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中,以学生的思想引导、行为外化为旨归,以项目化推进学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实现浙工大人文学院学生在“挑战杯”赛事中获奖零的突破。近年来,她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第七届、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各1项、浙江省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第十二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1项、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1项等,这些奖项都是学院历史上的第一次。

此外她还指导学生摘取2020年浙江省第十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会展项目非命题组)一等奖、“农信杯”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意金奖2项、银奖1项、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二、三等奖各1项等,让学生在专业竞赛获得新知识、新体悟与新成果。

情感+,爱的教育让新青年共情共鸣

陈央常说“前进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学生,而是每个家庭全部的希望,因此要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位有需要的同学。”

陈央的一名学生在大二时上网成瘾,产生退学念头,家长都心灰意冷。但陈央没有放弃,一次次与学生谈心,一次次鼓励学生,不断帮学生调整学业规划,定期联络家长缓和亲子关系,最后学生被她的行为感动了,成功戒掉了网瘾,顺利毕业。毕业时,学生说:“没有陈老师的鼓励和督促,我没有办法顺利完成学业,谢谢陈老师这几年没有放弃我,让我重获新生。”

近年来,陈央所在的人文学院是学校落实少数民族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的主要教学单位,共涉及16个不同民族总计12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有些同学家境贫困学业困难,陈央对他们总是格外关心。一位新疆籍学生因水土不服突发疾病,陈央第一时间送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垫付了医疗费。考虑到学生的饮食习惯,她在医院陪护了整整一周,每天换着花样为同学送“外卖”。另一位经济困难的新疆籍学生因家里遭遇洪灾而着急哭泣,陈央得知情况后立马帮学生申请了临时困难补助,帮助学生一家渡过难关,事后学生家长给学院寄来了一面锦旗。后来这面锦旗一直挂在陈央办公室的墙上,她说累了看一看,就有力量了。在陈央的鼓励帮助下,这位学生作为优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万个故事献祖国”系列活动,现在还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

为了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学生掉队,她结合工作重点与难点,不断思考、深入调研,立足学院实际着力打造了“12345”工作举措,用真心真情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每一次民族餐厅聚餐,每一回师生促膝长谈,每一场主题活动,都在无形中拉近她与少数民族学生的距离。2020年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浙江省唯一一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扶持项目“转塘·石榴籽家园”设立的校园石榴籽驿站落户人文学院,为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产教融合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平台。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陈央立即进入“战时”状态。面对学院1400多名学生,她时刻紧绷神经,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她都实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她一次次和家在武汉的学生、仍在国外交换学习的学生发微信、通电话,安抚他们;第一时间为受疫情影响经济困难的学生安排补助。2020年5月,学生返校工作启动后,她天天从早到晚坚守在校园里,为学生送上防疫爱心包,叮嘱学生要注意安全防护。有些家在偏远地区的学生乘坐的火车半夜抵杭,凌晨才到校园,而陈央则一直在校门口等候他们,直到护送学生安全进入寝室,学生含着泪感谢“央姐”。学生返校那段时间,她每天后半夜才到家,休整三四个小时又来到学校。那段艰难的时光更加坚定了她的初心,那就是用心用情守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8年的学生工作生涯,她就是这样时时刻刻陪伴在学生左右,成为学生需要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知心人。在学生眼里,“央姐小小的身体里有大大的能量”。

平凡的岗位做不凡事当不凡人。18年来,陈央切实践行着一名思政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以思政教育引领和关爱学生成长。未来,她将继续阔步前行,秉持育人初心,勇担育人使命,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收藏 投诉
18年以育人为责任与使命,用真理之“红”磨亮青春底色 一、个人简介 陈央,女,汉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连续18年默默奉献在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第一线,现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