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Baidu
map

中南民族大学 安树庭

2022-04-10

善为学生成长“引路人” 甘当民族教育“铺路石”

一、个人简介

安树庭,男,汉族,199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自2015年7月份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辅导员,现任学院2018、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学院就业工作联络员、本科生医信党支部书记。曾任学院团委书记(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学院党建工作联系人(2015年11月至2021年5月)。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课题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生工作论文3篇,以第一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获得创新实践活动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获2020年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届民族(地区)院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获2021年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辅导员、就业工作标兵等荣誉称号30余项。

二、主要事迹

安树庭,自2015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辅导员,在工作中,他明确方向,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懈探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密结合民族院校育人使命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民大人要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

盛夏的武汉骄阳似火,荷叶飘香。“我志愿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拥护党的领导,献身教育事业,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在荣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的座谈会上,安树庭再次许下庄严承诺。

作为一名辅导员,安树庭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他在工作中重视发挥党史校史的育人功能,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情感共鸣。2020年初,他参与策划建设“辅导员小讲堂”线上微视频栏目,为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他在视频里讲述校史故事,告诉学生“中南民族大学的前身,是党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民大人要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锋模范!”他根据中南民族大学抗日老战士张立业同志的革命事迹设计了专题党课,以张老“杀倭寇戎马一生,渡长江战斗一生,为祖国奋斗一生,忠诚党光辉一生”的墓志铭引入,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位老党员为党、为人民、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感人故事,深受师生好评,被学校推荐参加湖北高校“党史故事我来说”活动,党课视频剪辑被湖北省教育厅湖北高校思政网转载。2021年“七一”前夕,他参与策划拍摄原创音乐MV《民大,我心中的歌》献礼建党百年,将党史故事、校史故事、育人故事贯穿全片,讴歌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民大人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祖国人民的奋斗故事。作品推出后反响热烈,被湖北日报网、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被“学习强国”平台“艺颂华诞”栏目转载。安树庭牢记“立身百行,以学为基”的古训,紧跟形势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他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并撰写读后感,书评《成长的格局》入选《国家民委第七届青年读书演讲活动文章汇编》。他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一事一结,一事一思”,不断提升职业素养,荣获2020年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届民族(地区)院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他坚信“身教胜于言教”,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奋勇争先。2020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他第一时间下沉老家黄冈浠水县参加当地抗疫斗争;在2020年夏季武汉的抗洪抢险工作中,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武金堤巡堤查险工作;平时,他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沉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始终以一位党员教师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表率。

“让寝室的墙壁会说话”

学生寝室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从2016年开始,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安树庭牵头实施“‘小空间·大理想’——党建进寝室工程”,从“文化浸润、制度牵引、平台支撑、典型示范”多个层面入手,在“小空间”培育“大理想”,让“小空间”成就“大理想”。他设计了5大主题、19个类别、600余块海报和背景板,对学生宿舍楼栋墙面进行“视觉优化”;他根据学生党员住宿情况建立楼栋党小组,党组织成为了宿舍区学生事务的“主心骨”;他给每名入党积极分子配备一名同楼栋学生党员担任入党培养考察联系人,健全了在寝室空间的党员发展教育平台;他实施学生党员和党员寝室“佩徽挂牌”制度,党员成为了学习生活的“带头人”;他通过党组织开展寝室文化大赛、寝室学风竞赛、“趣味运动会”“文明卫生寝室”评选等活动,把寝室打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

实施“小空间·大理想”工程,拓宽了学生对寝室文化创建的理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化了学生专业认同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的内生动力。全院学生转专业报名率大幅度降低,课堂出勤率和国内升学率明显提高。以2017年为例,全年抽查学生课堂947次,课堂平均出勤率为98.06%。2017年以来,每年40余人考取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人际冲突和寝室矛盾明显减少,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80%的学院,未发生一起民族间冲突事件,有效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小空间·大理想”工程,实现了从“宿舍管理”向“环境育人”转变,从负向的“禁止学生不能做什么”向正向的“引导学生关注什么”转变,该项目获批3项校内外课题,案例成果(收录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研究》中)入选全国高校德育成果文库。

 “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闪闪发光”

民族高校来自新疆、西藏、青海、贵州等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比较高,由于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不平衡,学生高考分数差距较大,个别地区、部分学生高考分数甚至相差300分以上。生物医学工程又是一门新兴的工程类交叉学科,需要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少数民族本科生比例全校第一(占比80%),学业预警率全校前三。安树庭深知,生源差异是民族院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学情,也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因此,如何分类开展学业辅导,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人生出彩,是他时刻思考的问题。

自2015年9月份开始,安树庭开展学长团队“同心圆”计划,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学业困难掉队。“同心圆”计划每年一届,每届设置8个团队,每个团队由2名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负责人。该计划以学业帮扶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过程管理”“个性定制”“示范引领”帮扶理念,面向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融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涯指导为一体的传帮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业观、提高学业表现、夯实就业基础。安树庭根据学生学业困难情况和具体成因,将学业预警类别分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与红色预警四类,并根据不同预警类别建立相应响应机制,分别由课程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负责人、家长等联合分层次、分等级予以响应,确保学业帮扶针对性。他通过制定“一人一策”辅导方案、建立学生党员干部“一对一”答疑团队、设立“学习进步奖”等措施,协同联动,提高了学业帮扶实效性。他结合大学生四年成长规律,通过建立学员成长档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召开生涯规划座谈会、举办基层就业分享会等活动,分层次、阶段性地培养学生成长“四个意识”即一年级的认同意识、二年级的规划意识、三年级的危机意识和四年级的使命意识,指导学生将个人兴趣、个人品质与党和人民的需求相结合,树立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就业志向。学长团队“同心圆”计划实施六年来,累计覆盖各族学生近500人,多为学业基础差的边远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扶成效明显。参与项目的学员学业成绩高出学院平均水平7.8%,第一、二届(2019和2020届毕业生)学员平均就业率95.6%,高出学院平均水平4.86%。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树庭整合全院资源,推荐他们尽早进入实验室,跟研究生一起接受更高强度的科研训练。同时,作为一名曾经长期接受数学建模训练、数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安树庭还亲自“披挂上阵”,对学生进行指导。他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利用业余时间对包括生医学院、电信学院、经济学院、计科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学生开展数学建模培训,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迄今已覆盖全校9个学院的学生200余人,累计培训时长300多个小时。2016年指导学生获得学校首个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提名奖(全球前0.51%),并入选学校十大新闻。6年来,安树庭指导学生获得数学建模竞赛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1项,连续6年获评为学校创新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学院近三年来保研学生均参加过他的培训、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参加培训并获奖的学生100%在毕业离校前升学或协议就业。

 “辅导员的工作,就是要做到家长和学生的心坎里!”

38 摄氏度高温下的闫关村,灼热的阳光无遮拦地向大地倾泻,人迹稀少。几个疲惫的身影敲开了一户人家,简单的介绍之后,原本狐疑的一对夫妻一下子热情起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学生雷桂琴的家长这样说道:“感谢学校老师不远万里来做家访,以前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国家和学校有这么好的助学政策。孩子在学校,我们很放心!谢谢老师们!”这是安树庭第一次家访走进学生家庭的场景。

安树庭认为,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家校多方协同;教育是人心工程,需要以心换心;教育也是民心工程,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意义重大。对于民族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更为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因此,他长期坚持实地家访,通过走进边疆和民族地区,走进困难学生家庭,面对面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和家庭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对学校的建议,向家长介绍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助学政策,帮助困难群体思想解惑、心理解压、生活解困,发挥家校联动的育人效果。6年来,他每年暑假都参加学校的“辅导员边疆行”家访工作,先后奔赴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宁夏等地,从茫茫戈壁到莽山大川,走访学生家庭40余个,完成访谈6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总行程3万余公里。“看一眼房间陈设,学生的情况就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去一次学生家庭,学生和老师的心就连在一起了。跟家长握个手,家校协同才真的落地了。”他说,“辅导员是党在高校的代表。辅导员的工作,就是要做到家长和学生的心坎里!” 

六年的一线辅导员历程,安树庭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工作一年比一年扎实、一年比一年深入、一年比一年更有成效。披荆斩棘,奋力奔跑,他将努力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甘当”孺子牛”,当好“铺路石”,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情怀,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扎根岗位、勤奋敬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收藏 投诉
安树庭,自2015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辅导员,在工作中,他明确方向,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懈探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密结合民族院校育人使命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民大人要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 盛夏的武汉骄阳似火,荷叶飘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