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仰力”提升工程:“4321”实践育人模式创新
原创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宋慧鹏,钱超越2024-07-02
字号:AAA
通过“4321”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四个自信”,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促进“红色寻访+实践育人”有效融合。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战场。使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血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抓院促系、整院建强、交通振兴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因此,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牢大学生与新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自2019年起,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要思政教育方向,深入实施“红色信仰力”提升工程;聚焦树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两大目标”;通过共建共育、联动校园、协同企业、携手基层,打造政校企地“四位一体”红色教育机制;实施追寻红色历史印记悟初心、寻访百名退伍老兵找初心、践行红心向党计划传初心,搭建“三阶递进行动”。因势利导、就地取材,用好本土红色资源生动教材,自觉践行建设“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坚定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1.png


  一、理论基础    

“红色根脉”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蕴含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基因密码,是浙江精神之源、使命之源、力量之源。浙江省作为红色根脉的源头坐标,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这是红色根脉的新时代标识。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社会性和时代性。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深入发挥红色文化的导向功能和熏陶功能,使大学生从先辈的光辉事迹中体会信仰的力量,从内心激发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融入时代发展的动力。

(一)协同创新红色信仰教育机制。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引入社会力量协同育人是大势所趋。高校内部与外部进行协同创新,一是有助于使教育主体更加多元,人力资源增加,同时也带动了才智、财力、信息等资源的增长:二是有助于使教育载体更加开阔,拓展信仰教育课堂的边界,多方协同并努力创新育人机制;三是有助于教育环境体系的优化,全方位扩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阵地,保障高校在大学生信仰引导上的主动权。

(二)系统融合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年代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的直观展现和客观呈现。同学们在红色文化资源中,通过亲身参与、换位、移情、想象等方法,感知红色革命文化,获得情感共鸣和认知体验,深化对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二)有机互补理论实践教育功能。红色文化资源积淀记录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展现着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无论是个性鲜活的革命先烈形象,还是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都蕴含着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奉献、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或在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场景瞻仰旧址,感悟革命历史,或深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聚集地,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或与革命先烈的后代交谈,甚至在特定设置的忆苦思甜的体验行动中,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从而使人们在体验中感受,在体验中积累、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提升,使爱国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将情感的触动化为实际行动,使爱国主义情感经久不衰。

  二、项目特色

(一)四位一体:政校企地融通红色育人平台图片2.png

1.共建共育,以红色基因为载体,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立足绍兴区域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秋瑾祖居、周恩来祖居等共建共享“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与绍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绍兴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崇军记忆馆、绍兴市劳模工匠馆合作共建,充分挖掘具体育人功能的红色文化资源。

按照“理论学习-现场体悟-身体力行-领悟升华”的逻辑思路,通过开展“引进来、走出去”聆听老兵故事,上好新生红色第一课。把握青年学生特点,创新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走心走新,以团支部为单位,以团员为主导,通过“跟着《觉醒年代》游绍兴”、红色剧本杀、红色游园会等活动,开展沉浸式红色课堂。通过劳模进校园,学生进绍兴市劳模工匠馆和绍兴市崇军记忆馆双向互动的常态化,“沉浸式”聆听劳模故事,创新党课思政课。通过故事党课、视频党课、实景党课等多种“花样”党课方式,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先后在绍兴市崇军记忆馆、绍兴市劳模工匠馆等基地开展毕业生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守好红色最后一课。

两年来,学院先后组织“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报告会6场,组织“聆听劳模故事·汲取榜样力量”系列主题活动5场,组织学生参观见学绍兴市崇军记忆馆、绍兴市劳模工匠馆、秋瑾祖居、周恩来祖居学习20余次,覆盖学生2150余人,有力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促进“党建+实践育人”有效融合。

2.联动校园,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辐射实践育人价值。

校园文化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能以隐形熏陶的方式改善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格、情绪和思想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红心走出去,与绍兴市育才小学、绍兴市阳光小康庇护中心、柯桥区机关幼儿园等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充分发挥志愿活动中的实践育人价值。

本着红色文化活动能指引志愿服务价值导向、激发志愿服务素质和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的目的,以参与式、体验式、感知式、传授式的新型育人模式。开展红色公益表演、幼儿园小小军训、与爱同行圆梦大学、我爱我的国读书陪伴、雷力峰行阳光助残等“红心向党”系列活动。开展“我有一棵树,长在阿克苏”“浙工院援疆助农2.0”“职教援疆到公益援疆”等系列活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共计种下43棵爱心树。持续推进“爱心献血”活动,做好献血组织宣传工作,引导学生适度献血,累计献血人数超300人,献血总量达700000毫升,10余个团支部荣获绍兴市无偿献血先进团支部。俞圣杰同学献血事迹获越牛新闻报道,在同学间发挥了积极影响。

两年来,学生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200余人次,服务人员超800人,志愿时长达3100余小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强化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和传承,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促进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有效融合。

3.联动企业,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推动实践育人传承

实施“课岗证赛+思政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通过“专业+思政”课程、职业大赛、创新创业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以红色教育为核心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学院与绍兴保时捷中心、绍兴中芯国际、绍兴宝利德、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找准红色基因传承与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契合度,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通过邀请企业工匠进校宣讲,让学生“面对面”感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立海康威视星火班、中芯集成电路(绍兴)班、比亚迪班、三花产业学院、宝利德班等校企培养班,将企业技能培训在校前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就业指导课、邀请企业的劳模工匠和技术工人为学生讲授就业指导课。组织学生进企业就业体验,“体验式”感受一线技术工人身上的优秀工匠素养,强化奋斗精神、劳模精神的再教育。

两年来,学院组织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课程8门,开展企业游学活动8次,大师工匠报告会10次,覆盖学生1400余人,取得“1+X”证书达800余人。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将红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激励学生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促进“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有效融合。

4.携手基层,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充分挖掘“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充分用好本地红色资源这一鲜活的历史教材。与福全街道、迪荡街道、塔山街道等地方基层开展“红色育人”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以退伍大学生与学生干部为主组建“小火苗”社会实践队,通过实地寻访、现场体悟、情景体验、人物采访等多种方式开展走访革命遗址、寻访退役老兵、整理老兵家风家训等活动。以青马班及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组建“小火苗”宣讲团,通过“走出去”宣讲,推动红色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主动对接地方,推动宣讲团走进社区,开展送课上门、送教入户宣讲活动。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入团积极分子为主组建“小火苗”志愿服务队,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节点为契机,围绕红色寻访、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内容,设置话题与活动。

两年来,开展红色走访寻访220余场,校内外红色宣讲70余场,开展志愿服务40余场,覆盖学生4700余人。融汇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四个自信”,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促进“红色寻访+实践育人”有效融合。

(二)三阶递进:悟-寻-传优化信仰教育机制

1.追寻红色历史印记,感悟红色初心

绍兴古越文化得天独厚,在近现代史上也是一方革命热土,一座“英雄之城”、“红色之城”,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育红心,制定“红色成长”计划,青春引航,系好新生“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院深入开展“观看一部红色电影、阅读一本红色书籍、聆听一堂红色党课”三个一红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提交入团、入党申请书,并定期开展支部谈话帮助制定成长规划,树立红色信仰,明确人生目标。两年来,共收到入党申请书200余份,入团申请书300余份,100多名学生参加党校培训,150余名学生参加团课培训。共有200 余支寻访小分队、300余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团积极分子等深入绍兴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30余地,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担使命,推行“红色培养”工程,青春远航,送好毕业生最后一程。对大三毕业年级学生,突出红色文化的铸魂培基作用,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先后在绍兴市崇军记忆馆、绍兴市劳模工匠馆等基地开展“传承红色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系列红色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毕业生从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开展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覆盖学生300 余人。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发扬红色匠心,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

2.寻访百名退伍老兵,寻找红色初心

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老兵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并不会褪色,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被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学院以“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百名老兵,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征程,献礼二十大”“寻越·赤子家风”三大主题为引领,开展“寻访百名老兵、观看百部电影、诵读百篇家书、记录百则故事、摄制百个视频”五个一百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从而实现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活动期间,由退伍军人、党员师生、学生干部组成寻访小队先后深入绍兴迪荡、陶堰、柯岩、柯桥等16个乡镇街道,寻访了201位革命先烈、抗战老兵、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等,拍摄2000余张红色照片,制作110余个红色微视频,社区成果展和宣传50余场,编制3本成果册,撰写2本调研报告,形成300余篇实践感悟,整理4类老兵家风家训。聆听老兵军旅故事、回乡建设故事、家风传承故事,记录老兵不忘初心、挥洒青春、传承精神,在“新战场”上书写担当的先进事迹,感悟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老兵精神。

3.践行红心向党计划,传承红色初心

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赓续红色血脉。“活化”红色文化,开展系列红色活动。以红色元素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学习党史,红色记忆伴我行”世界读书日活动、“我和国旗合个影”、“百年奋斗路,追梦新青年”彩虹跑活动、“愿得此身长报国——听我讲那爱国故事”主题演讲活动、“爱国情,青春志”读书分享会、“永远跟党走”红色家书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更“鲜活”更“立体”更“有趣”的校园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利用新媒体强有力的影响力和穿透力,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红色寻访心得40余篇、老兵寻访故事50余篇、老兵寄语40余篇等内容,积极做好红色成果的推广,推动网络育人资源高效流通,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范围,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小火苗社会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对红色文化发展现状的认识与新时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发掘红色文化传播途径,通过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教育团日活动、专题汇报演出,将红色文化资源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以丰富的形式搬进社区、搬进课程、搬入头脑,两年来辐射学生1500余人,辐射社会人员500余人。各团支部先后前往育才小学、阳光小康庇护中心、柯桥区机关幼儿园、乐苑社区、绍兴市科技馆等地持续开展“我爱我的国”雷锋日读书活动、“红色故事会”宣讲活动、“红色文化知识竞答”趣味活动、新生小小军训、红色公益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扛起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200余人次,志愿时长达3100余个学时。

  三、育人成效

(一)近两年标志性成效

1.“小火苗”社会实践队2023年6月成功入选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遴选的全国千支“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

2.交通学院作为全省首批标杆院系建设单位2022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

3.寻访百名老兵案例2021年入选浙江省党史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编著的党史学习教育百法百例。

4.交通知行实践小分队获2021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

5.交通“小火苗”暑期社会实践队获2022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百优团队。

6.《寻百名老兵,访红色遗址,做时代新人——挖掘绍兴红色革命资源育人价值的调研报告》2023年获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铜奖。

7.《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育人实效的实践路径探索》项目荣获2022年绍兴市德育成果奖二等奖。

8.《“小火苗”寻访百名老兵整理老兵家风家训计划》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福彩公益金资助全市性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资助金9.5万)。

9.宋慧鹏、洪军两位老师入选2023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退役军人事务员师资库。

10.近两年相关建设经验受到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浙江卫视等关注和报道。

(二)党建共建成效

高校与政府、学校、企业开展共建共享,既能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又能打造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内容,是提升学生“红色信仰力”的重要路径之一。近两年来,交通学院党总支共与9家单位进行党建共建,其中当地街道和社区5家,政府单位2家,社会企业2家,开展区域化协同实践育人,优势互补,做好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发展,为新时代党建内涵式发展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媒体影响成效

学院所开展的各项红色基因传承活动社会反响良好。各个实践活动均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近两年来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和网站相继报道19次,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夯实实践育人成果。

(四)辐射学生技能竞赛成效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力推进“三全育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两年来交通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比赛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比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共计27项。

  四、推广价值

(一)典型案例

寻访百名老兵案例入选浙江省党史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编著的党史学习教育百法百例;连续两年开展寻访百名老兵获得中共绍兴市退伍军人事务局批示肯定,取得显著成效,做法值得推广;“党课‘搬’进劳模工匠馆,现场点燃学生‘匠心梦’”红色教育活动参加在杭钢集团进行典型经验分享,分享学院实践育人成果成效,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持续提升学生的红色信仰力。

(二)育人模式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通过共建共育、联动校园、协同企业、携手基层,打造政校地企“四位一体”红色教育机制。凝练了“党建+实践育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红色寻访+实践育人”融合四部曲。《四级联动”打造党建工作新机制“四位一体”构建红色教育新格局》活动经验受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专题报道。

(三)方法载体

学院通过实施追寻红色历史印记悟初心、寻访百名退伍老兵找初心、践行红心向党计划传初心的“三阶递进行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百名老兵,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征程,献礼二十大”、“寻越·赤子家风”三大主题为引领,组织学生寻访退伍老兵,透过老兵口述的故事,言传身教,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当地红色资源,发掘红色文化传播途径,运用新方式、新视角、新技术把寻访的红色文化以丰富的形式搬进社区、搬进课程、搬入头脑,让优秀的红色文化被感悟、被寻找、被传承。


[责任编辑:卫彦瑾]
通过“4321”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四个自信”,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促进“红色寻访+实践育人”有效融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