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铭孜
2021-12-13
字号:AAA

 用生命守护祖国界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马铭孜

马铭孜_生活照1


马铭孜_生活照2


马铭孜_证件照




 近年来,一批批年轻的边防战士用生命守护祖国边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马铭孜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刚年满20岁的他就光荣入伍,如愿成为了一名边防战士,在两年的军旅生涯里,他驻守在海拔近5000米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防一线,守卫着祖国的西南大门。

 一封用生命写就的请战书

 “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愿把我的满腔热血挥洒在边防线上,让我的身躯长眠在这高原边境上,这将是一名战士的最高荣誉”,这是马铭孜在“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前夕写下的请战书。

 在对峙事件中马铭孜全程战斗在最前线。在一次执行强行拆除印军越界掩体工事中,马铭孜一行突击队员在黎明前夕潜伏到印军阵前,借着大雾掩护火速拆除印军越界掩体工事。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马铭孜主动将自己的作战手套让给了身边的战友,徒手扒掩体石墙。寒冷的气温很快将他的双手冻得失去了知觉,直到右手被石块划破,鲜血把袖口浸透时才知道自己受了伤。在突击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连队防区内印军修筑的所有越界地堡工事被完全拆除,全部被侵占领土均被收复,当印军从睡梦中醒来时大局已定,疯狂反扑失败后仓皇撤退。 

 为了巩固阵地,控制山顶制高点,马铭孜和其他三名战士主动请缨留守高地。在驻守的近一个月时间里,战士四人分成两组轮番值班禁戒,24小时监控印军动向。六七月的西藏是雨季,马铭孜的裤管干了又湿,湿了又干,马铭孜有了一双泡烂了的“战壕脚”。因为远离大部队,留守小队轮流长途跋涉去带饭,每天睡掩体、喝雪水、吃干粮,一天只能吃上一顿午饭。由于长时间营养不良,脱发、胃病成了马铭孜之后一段生活中的常客。“只要印军不撤退,我绝不下前线!”马铭孜用行动捍卫了他的誓言。

 印军全线撤出我国边境后,马铭孜又投身于构筑工事地堡任务中。在没有机械工程设备的情况下,马铭孜和战士们硬是人工挖掘开凿,修筑了一座座质量过硬的地堡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战壕,这些战壕地堡像一颗颗钢钉一样,扎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巩牢了边境铁防线这座威严高墙

 其实,请战书就是遗书。在2017年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中,所有边防突击战士们都已经写好遗书。身背机枪的马铭孜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把青春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

 入伍的初衷,是最纯粹的初心

 中美南海对峙是马铭孜毅然报名参军的原因。他说,男子汉就应该去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朴素的话语中透着清澈和纯粹,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经过了部队大熔炉的摔打和历练,马铭孜曾经的稚气的脸庞上已刻上了成熟和坚强的烙印。部队服役期间,他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司号员”、“优秀义务兵”、“嘉奖”等多次荣誉,被部队记功授奖。

 部队里,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的他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退伍后的马铭孜又投入了新的“战斗”,在校园里,他是学校征兵宣讲团的团长、退伍军人服务站站长,曾获“国防之星”荣誉称号,用现身说法激励一批一批学校青年参军报国,工程大在校学生入伍意愿空前高涨……他还加入退伍士兵舞龙队,进社区、进校园,备战全运会,用舞龙技艺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国防事业。

 近日,习近平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中提到,希望老同志们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马铭孜这样的年轻边防战士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无愧时代、不负韶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