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中伴学  |  生涯
如何从科技创新大赛中突出重围?
华农陈巍 陈巍2024-09-24
字号:AAA
在大学,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如何在创新大赛中突围,分享。

在大学,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不少同学表示想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甚至想获得一定成绩,因为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可以较大程度加综合测评分数,拿奖学金,甚至还可以通过高级别的获奖获得特殊推免保研机会或者一份心仪的工作,其带来的吸引力的确不小。

但最后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要获奖,难度不小,虽有想法,但最后能获奖,甚至获大奖的少之又少,总结起来主要存在有这几方面的困难。

困难一:对于本专业能参与的创新与创业类比赛了解度不够,包括通知时间、活动主题、所含赛道、考查重点等,通常等到看到比赛通知出来时才开始准备,殊不知这时已经有团队为这比赛准备有将近半年时间;

困难二:对于同一类型的比赛,如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创青春挑战杯与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虽都是创业性质的比赛,但不清楚其中考查考核的侧重点,以同一比赛内容参赛,发现结果差异较大;

困难三:组不起团队或团队运行不下去。科技创新竞赛通常要靠团队运行,单枪匹马一方面工作量极大,另一方面在进行评审答辩时评委老师也会对项目运行打个极大的问号,再者通过比赛去培养在校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科技创新竞赛所期达到的要点之一。

因此在实际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同学组成团队以及缺乏核心团队负责人导致团队运行不顺畅,从而项目搁置甚至“流产”的现象屡屡发生。

困难四:没有好项目或创意。这是四个困难中最核心的部分,没有好的项目自然凝聚不起团队,没有好的项目也参加不了比赛,所以去发掘好的项目也是一种能力。


那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呢?

首先,我们来浅显地区分下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及项目。

项目类。项目类一般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攀登计划等,这一类是属于项目,非竞赛活动。项目也分成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不同级别有相应的金额用于资助项目开展,项目开展情况良好与否也与是否顺利晋级更高级别的竞赛直接挂钩。

项目的资助以及培育也为后期竞赛准备,例如攀登计划是为后期挑战杯做准备,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项需要获得竞赛奖励,专利或发表相关论文等成果,而有关成果也是参与科技竞赛的有力支撑条件。

所以,竞赛获奖与项目申请紧密不可分。

竞赛类。国内认可度最高的就是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即之前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挑战杯创新创业比赛,级别也高,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又在哪呢?见下表。

1.jpg

         可以一个项目参加两个比赛吗?当然可以,但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两个比赛考核标准和考核侧重点。否则可能出现同一项目在一个比赛中获得奖励,在另一个比赛中却颗粒无收。


专业类竞赛活动。除了以上项目或大赛,每个专业都会有自己行业内知名的大赛,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同专业的学子,例如食品专业一般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食品知名企业举办的创新创业比赛,包装工程专业有世界包装之星的比赛,各专业各行业都会有,这里上网查询或者询问本专业师兄师姐自会知晓。


那如何从科技创新竞赛中突出重围?

当然方法有很多,可以借鉴以往两位优秀的师兄师姐小金小银的做法,从他们的做法中汲取经验。

小金,在大学期间获得挑战杯国赛银奖等多个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奖励,一般情况下1次获奖都较为困难,他却获得多次,可以说凤毛麟角,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小金身上有着明显的特征:形象好,气质佳,表达清晰,逻辑清楚,思维活跃,每支队伍进行比赛时都需要做陈述和答辩,陈述和答辩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好坏。

在评审中会发现有些项目内容非常不错,有创新,能落地,但主讲人讲解不到位或者上台紧张,平时能发挥出的内容却屡屡在台上出现失误。

而小金参与到项目能在较短时间提炼项目的核心要点并撰写答辩讲稿,一遍基本到位,无需修改,这也是为什么他能获得众多优质项目的邀请作为答辩人以及他在后期自己组建团队参加比赛都能获得不错成绩的主要原因所在。

项目一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通常是一个团队并肩作战,大家需要优势互补,这里需要专业人才,需要答辩能力,PPT制作,视频制作,资料整理收集等,你有不被替代的能力就会被团队需要。

小银,获得1项国家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

小银从大一开始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学习,这看似平常的一步实则前期做了大量调研,查阅学院导师研究方向和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了一份详细的个人情况简介登门拜访学院导师,一方面是学习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也表达了自己想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技竞赛的想法,最终进入导师团队跟随博士开展项目,担任助手。

在大二下学期参加“互联网+”比赛,在实验室里兢兢业业,也是作为项目主要推进人之一,博士师兄作为负责人参赛,而他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比赛。由于本身项目前期有着较多的专利和论文成果,以及背靠重点实验室平台,最终项目也毫无悬念的在大赛中获得佳绩。

瞄准平台,看好团队,毛遂自荐,兢兢业业,终获佳绩。

以上是两位同学的分享,如何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突围,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发光发热,获得佳绩。


[通讯员:陈老师]
[指导教师:陈巍]
[责任编辑:石悦]
在大学,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如何在创新大赛中突围,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