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培根铸魂担使命 凝心聚力育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成就综述

2024-05-1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踏足韶山前,16岁的高中生林紫涵用“隔了一层薄雾”形容自己对伟人毛泽东的认知。

  林紫涵就读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第一中学。在“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中,她与千余名当地师生一起奔赴韶山,共上“行走的思政课”。影视剧、诗词和故事里那位从容坚定、豪迈豁达的伟人穿越时空、拨开薄雾,以更完整、真实、可亲的形象出现在青年人面前。

  “薄雾”,也曾存在于学生群体和思政课之间。

  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复杂多元的网络舆论,影响着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如何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时代赋予思政课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夯土奠基、开拓创新,思政课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立德树人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部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当作为,有力推动教育战线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心用情办好思政课。

  高度重视、高位引领——

  思政课发展环境得以重塑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2019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深谋远虑、深刻洞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徐铺陈、念兹在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他明确,“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他提出期许,“‘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擘画出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战略蓝图。

  高位引领下,思政课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主体责任持续压实。

  中央层面——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多份文件印发,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

  部省级层面——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30余份制度文件和规划方案,先后实施教学质量年、队伍建设年、一体化改革创新工程等,遴选建设48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含培育单位)。近5年,各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或出席思政课工作会议及听、讲、调研思政课成为常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解决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编制岗位、教师津贴、经费项目等突出问题。

  学校层面——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估指标。高校普遍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书记、校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听课讲课、联系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今天,思政课已从过去思政课教师“一家的事”变成了“大家的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发展环境得以重塑。

  紧贴时代、尊重规律——

  思政课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

  2020年秋季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之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课程教学团队就在思考:怎么能让这门思政必修课拥有“北航味”,从而更受学生欢迎?

  经过3年多的迭代提升,在北航,概论课多了一个特别的专题——“科技创新与强国使命”。

  专题课先后邀请戚发轫、樊邦奎、李东等两院院士,“北斗”见证人王淑芳、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李光亚等行业先锋讲授,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了将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高质量引入思政课,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全力打造核心课程教材体系。

  2021年,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编写出版。202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高校全面开设。2023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统编教材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课程方案和标准全面修订,“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统一开设。中小学(中职)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出版并投入使用。

  正如新鲜的食材需要恰到好处的烹饪方法,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也需要搭配符合新时代学生“口味”的讲法。全方位打造思政课实践体系、组织多样态“大思政课”,充分释放了思政课的育人活力。

  一方面,教育系统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深入开展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学习分享、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深度覆盖全体在校学生。

  另一方面,教育部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设立各级实践教学基地2500多家,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会同中央网信办等举办“云上大思政课”,全网互动引导流量超100亿次。会同人民网组织大学生同上一堂“抗疫”“四史”等思政大课,观看量超1.5亿次。

  “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在凝聚思政合力共同服务育人方面,教育部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和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布局32个省级共同体,推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有效贯通。印发课程思政实施指导纲要,组织高校专业教师103万人次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推出一批示范课程、名师和团队、数字化资源。

  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需要改变的是课程内容和供给方式,不变的则是基于教育规律、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出发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互动中,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走向深入、“金课”持续涌现。

  动真碰硬、制度激励——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20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承担全校近2万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这曾是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非常挂念的事。

  在中央与教育部政策支持下,北林采取质量优先招聘一批、双优导向转岗一批、学科调整补充一批的解决思路,3年增加专职思政课教师32名,提前达到了规定的师生比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课教师使命在肩。

  由于重视不够、编制不足、培养跟不上等多重因素,思政课教师队伍缺口问题,一度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文件多次明确师生比配备标准,并纳入各级巡视巡察、挂牌督办落实,动真碰硬破解思政队伍建设“老大难”问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规模都有明显增长,配备情况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队伍建设,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根本。托举每一名思政课教师争做“大先生”,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发挥了突出作用。

  从“青椒”到教授的10多年里,华东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陈红娟坚持不懈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让她备受鼓舞的是,“十年磨一课”的教学之路走得非常顺利——学校完善了评价机制,教学研究的成果也可用于职称评审。基于教学方面的成绩,她入选了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为了鼓励更多思政课教师踏踏实实钻研教育教学,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提升思政课教师对岗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单设思政课专项,高校实施职称评聘“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普遍实施。

  学生评价是衡量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2023年调查显示,92.3%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3年上升21.5个百分点。思政课教师争做“大先生”、教“大学问”、育“大英才”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

  信仰坚定、使命在肩——

  时代新人培养取得重大进展

  “铁皮顶,土坯墙,这里曾经是西南联大的一间教室。这样的教室冬不保暖、夏不纳凉,学生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因为雨点打在屋顶上,就听不到讲课了……”今年春季学期,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大二学生唐勤作为志愿讲解员,一次次为游客讲起西南联大的故事。

  说起志愿服务的缘由,唐勤回忆,这与“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密不可分。2022年,正是这堂举云南全省之力打造的“大思政课”,将西南联大在国家危难之时坚持办学、培养大批卓越人才的故事讲给唐勤,感染了年轻的心。唐勤决心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把联大爱国救亡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动讲给更多人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随着改革的深入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像唐勤一样,被触动、去行动。

  在福建,来自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和南安市的320名中小学生,赴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开展研学活动。他们登上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嘉庚号”科考船,聆听大学教授讲解,感受实实在在的震撼。

  在山东,黄河生态保护理念已深入东阿县广大中小学生的心中。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孙道腾观察到节假日许多游客在黄河大堤上烧烤,走后垃圾乱丢,便在班主任指导下撰写了《加强黄河生态保护,禁止沿岸进行烧烤》的提案,被当地政府采纳。

  …………

  “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清晰地指明教育的历史责任,带领我们共同展望未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在思政课堂上完成了从“低头”到“抬头”和“点头”转变的莘莘学子,未来会成长为带领中华民族“昂首”于世界之林的栋梁之材。(本报记者 刘亦凡)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

Baidu
map